首页 > 使团新闻
中欧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
2024-04-08 23:02

2024年4月8日,中国驻欧盟使团彭刚公使在欧洲知名媒体“欧盟动态”发表题为《中欧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一年来,在全球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加剧背景下,欧盟将对华经贸合作视为“风险点”,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作为中国驻欧盟使团负责经贸事务的公使,我愿阐述我对当前中欧经贸关系的几点看法。

首先,中欧互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2023年中欧元首外交高潮迭起,高层互访频繁务实。在双方领导人的战略引领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中欧保持彼此最大货物贸易伙伴地位。受全球贸易低迷等影响,据中方统计,2023年中欧货物贸易虽有所下滑,但仍高达7830亿美元,平均每分钟贸易往来接近150万美元。中国自欧盟机械设备、药品和酒精饮料进口分别增长15.7%、13.7%和6.1%。中国自欧进口提高了中国公民健康和生活水平,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对欧新能源、电子等商品出口则加快了欧洲的绿色和数字双转型,并帮助降低了欧洲通胀水平。中欧贸易互通有无、互利共赢。

其次,中欧企业持续看好对方市场。据中方统计,中欧双向投资存量超过2500亿美元,2023年欧盟对华投资105.8亿美元,增长5.5%,连续两年超过100亿美元。中国对欧盟投资82.1亿美元,增长17.4%。2022年以来,宝马、大众、斯特兰蒂斯、巴斯夫等多家欧洲大型跨国公司加大对中国市场投入,数字企业达索系统、家电企业赛博等欧洲中小企业均于中国企业达成多项合作项目。《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23》显示,超过90%的受访欧企计划将中国作为投资目的地,其中59%的受访企业将中国视为三大主要目的地。中国德国商会对288家在华德企的调查显示,半数以上德企计划在未来两年增加在中国的投资。欧盟中国商会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超过八成受访中国企业计划扩大在欧发展。

第三,“去风险”不应成为“去机遇”。中国始终认为中欧经济具有高度互补性,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和欧洲4.5亿人口的统一大市场,是彼此经济发展的巨大机遇。当前,“去风险”成为欧盟对华经贸政策的重点。我们理解各方都有自己的关切,重要的是如何合理地界定和防范风险。我们反对将经济问题政治化、意识形态化、泛安全化,使“去风险”变成“去机遇”和“去合作”。新冠疫情百年一遇,不能把偶然性当成必然性,把正常的经贸合作当做风险,更不能将中方当成“风险”来源。一旦带着“风险”的滤镜看世界,世界到处都是风险,甚至包括一辆普普通通的中国产电动汽车。经济全球化即便遭遇逆流,世界经济已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合作才是最大的风险,不发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

最后,相互竞争才能实现共同进步。欧洲有些人把中国企业、中国制造的成就简单归因为补贴或非市场做法。除了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外,欧委会近期又根据《外国补贴条例》对中国中车青岛四方机车公司参与成员国政府采购竞标启动首次深度审查。同时,欧盟及欧洲国家又对本土企业发放大量补贴,但欧洲竞争力非但没有提高而且出现下降,这充分说明竞争力不是补贴出来的。实际上中国产品走向世界,从来都不是因为补贴,而是建立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企业家的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上。中国欧盟商会前主席伍德克曾经说,中国市场是欧洲企业的“健身房”,我觉得他的比喻很形象。换个角度看,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天然属性,中国产品和企业来到欧洲,更会给欧洲带来良性竞争,最终提高欧洲企业的竞争力,促进欧洲科技发展、企业实力和民众福祉。

2024年是中国龙年。龙是中国人最喜欢的生肖之一,在中国文化里是力量和吉祥的代表,但在西方文化里却有不同理解,这种文化差异往往会导致中西之间一些不必要的误解。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二十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中指出,中欧双方要树立正确认知,增进理解互信。中国正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经济将持续回升向好,愿意将欧盟作为经贸合作的关键伙伴、科技合作的优先伙伴、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可信伙伴。我们愿意与欧方共同落实好中欧领导人会晤和第十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成果共识,推动中欧经贸务实合作不断深化,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